如何透過煩惱轉成智慧
--不良行為探討孩子的目的--

行為

社會對兒童行為的解釋:

    個性差異、遺傳、環境

不同年齡階段有其發展, 但不能因此接納兒童的「不良行為」

 

不良行為的目的

 

引起注意 追求權威 報復 表現能力不

 

  

引起注意 

  

孩子的錯誤信念

只有在我受到注意和照顧時,我才有隸屬感

父母的感受和反應

感受:煩躁

反應:提醒、好言相勸

孩子對父母的矯正反應

暫停錯誤、稍後又犯同樣或另一種行為

父母可選用的方法

不理會此行為、孩子表現正向積極行為時予以鼓勵,避免不停的照顧、提醒和懲罰

 

追求權威

 

    

孩子的錯誤信念

只有在由我控制,我是老大,或者在證明没有人能管我時,我才有隸屬感

父母的感受和反應

感受:被激怒,生氣;權威受到威脅

反應:傾向於責打或者放棄

孩子對父母的矯正反應

主動的或被動的攻擊,不良行為更強烈,或者心有不甘的屈從

父母可選用的方法

從衝突中退出,幫助孩子建設性的使用權威請求兒童幫忙和合作;認清責打和放棄只會促使孩子更渴望權威

 

報復

 

 

孩子的錯誤信念

使別人受到像我一樣的傷害,我才有隸屬感;我没有被愛的價值

父母的感受和反應

感受:深受傷害

反應:傾向於報復和擺平

孩子對父母的矯正反應

加強不良行為或選擇另一種武器來尋求進一步的報復

父母可選用的方法

避免感覺自己是受到傷害的,避免懲罰和報復孩子;建立信任關係,相信孩子是可愛的

 

表現能力不足

 

孩子的錯誤信念

只有在相信別人不會對我有所期望時,我才有隸屬感;我没有能力,我是無助的

父母的感受和反應

感受:失望,無助,想放棄

反應:同意孩子的看法—— 真是無可救藥

孩子對父母的矯正反應

被動反應,或對所做的任何事無法反應,顯示没有改進

父母可選用的方法

停止批評,鼓勵任何積極性的嘗試,不論多麼微小的努力都給予鼓勵;重視孩子其他的稟賦,不要老是憐憫,更不可放棄

 

建立積極的關係

 

尊重---減少負面談話,嘮叨、喊叫、打罵以及為孩子做他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能做的事都是缺乏尊重

 

 

度休閒或安排輕鬆時間---安排全家個別與孩子的相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讓彼此都愉快

 

 

鼓勵---建立信心與愛的存款 傳達愛意---讓孩子有安全感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感受被愛

 

  

 靜思一念心

 

只要找到路,就不怕路遙遠 

 

 

願放在心裡,沒有身體力行,正如耕田而不播種, 皆是空過因緣

 

 

想要家庭吉祥和睦,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,天天為自己的家庭祝福

 

 

透過煩惱轉成智慧, 這個煩惱才有意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互相成就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彼此感恩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eatlove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